靚次伯中學建「海洋生態教室」

2022-05-23 00:00

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設立的「海洋生態教室」,學生可照顧珊瑚和魚類,了解海洋的生物多樣性。
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設立的「海洋生態教室」,學生可照顧珊瑚和魚類,了解海洋的生物多樣性。

(星島日報報道)學生要觀察海洋生態,以往只能通過出海考察。將軍澳的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斥資約二十萬元,發展「海洋生態教室」,學生可實境觀察海洋生態,高中生更可育養珊瑚。學生亦可通過物聯網的應用程式,監測「海洋生態教室」內水位、溫度等數據,甚至可遙距加水與餵糧。
育養珊瑚 提升學趣

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新設的「海洋生態教室」,養殖分別約十種珊瑚和魚類,供不同年級學生作為學習素材。該校STEM教育發展統籌主任、綜合科學科科主任陳瑋麟舉例指,初中綜合科學科在講解生物多樣性時,學生可於「海洋生態教室」觀察海洋生物,較教科書更易理解與萌生興趣。學生更可親身嘗試人工繁殖珊瑚,了解無性繁殖的過程,亦可通過實地觀察,了解珊瑚礁對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。

該校是首批參加「育養珊瑚校園計畫」的學校,計畫由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、珊瑚學院及漁農自然護理署合辦,教師偕學生在校內展開為期約八個月的珊瑚育養過程,定期監察水質、珊瑚健康、提交數據,首批完成育養的珊瑚,已交還中大放回本港海域。生物科科主任歐國偉稱,原先學生可跟隨中大團隊到赤門海峽一帶海域,觀察潛水員把他們照顧的珊瑚放回海底,但因疫情影響而未能成事。

「海洋生態教室」亦利用校本科技研發的物聯網技術,讓學生利用應用程式監測水位、溫度等數據,甚至遙控加水、餵糧、開關燈等;同時利用編程控制蠕動泵,補充微量元素系統。

學生在研發過程中,全採用開放源碼軟件,可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家中。 

關鍵字

最新回應

相關新聞

You are currently at: std.stheadline.com
Skip This Ads
close ad
close ad